城市文化发展中博物馆的角色

2019-07-30 16:47:47     浏览量:   

曹 默

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历史,其独特的文化演进的过程,构成了城市的文化生命特征,“城市是一个文化容器……那种巨大浩瀚,那种对历史和珍品的保持力,也是大城市的最大价值之一”。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城市的发展造就了近代意义上博物馆的诞生,而博物馆保存、研究、展示、教育的功能,使博物馆成为城市文化的重要承载者、传播者,被赋予“知识殿堂”、“城市名片”等头衔,没有博物馆的城市是没有记忆的、缺乏生命力的。现代意义的博物馆不再只是古董珍宝的收藏地,也不仅仅是市民休闲学习的场所,它在城市文化的建设中,博物馆应充当更加积极、直接的角色,而上海地区博物馆应该明确自己的职责,以推动海派文化发展为己任。

一、城市文化

城市文化是“生活在城市区域内的人们在改造自然、社会和自我的对象化活动中,所共同创造的行为方式、组织结构和道德规范,以及这种活动所形成的具有地域性、观念形态、知识体系、风俗习惯、心理状态以及技术、艺术成果”,“是处在整个社会前沿的文化,是一种最能体现时代特征,具有强烈时代感的文化,是整个社会文化中最活跃、最具生命力的超前发展文化”。

城市文化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创新和发展城市文化。城市文化的发展有助于塑造城市居民的认同心理,构建市民的共同个性、行为模式、心理倾向和精神结构,进而增强共同价值观、加强社会凝聚力,提升社会的整体文化素质,丰富全社会的文化内涵。

二、博物馆与城市文化

(一)博物馆再现城市文化

现代意义上的博物馆的出现,顺应了西方城市的发展和工业的崛起。而博物馆保存的功能,使博物馆自然而然担当起城市文化记忆体的角色。博物馆,尤其是城市历史博物馆,为城市保存城市文化发展的见证物,保护城市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然后,博物馆的研究力量,从中提炼最具代表性的信息,利用博物馆的空间,尽可能地复原、再现在城市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关键事件,并提供各种资料、活动,帮助博物馆使用者了解城市文化,并体悟出自己所理解的城市精神。

海派文化是百年上海的城市文化的集中体现。目前上海历史博物馆及各区级博物馆、城市规划馆、行业博物馆、民营博物馆都在办馆宗旨和自身定位的框架之下,从各自的角度出发,诠释海派文化。上海历史博物馆收藏了3万余件记录上海城市变迁的珍贵文物,不断推出不同的展览展现上海6000年的文明史和百年城市记忆。梦清馆——上海苏州河展示中心,则从苏州河演变的视角,溯源上海历史,再现近代上海苏州河两岸工业发展及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新天地“屋里厢”展示馆,由一幢建于20世纪20年代的石库门老房子改造而成,展陈弄堂里所存留的实物,以老上海石库门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的故事贯穿参观始终,不仅展示了上海独特的石库门建筑文化,还重现了当年上海人的市井生活和高雅文化。藏真海派美术馆是第一座专门收藏展示近现代海派绘画的美术馆,为上海和上海市民收藏近代海派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书画部分。

筹建中的上海大学博物馆,其未来常设陈列之一是“开放,时尚,兼容——海派文化之韵”,反映上海开埠以来所形成海派文化的发展,极有可能是上海第一家以海派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上大博物馆将着重展示书画、戏曲、文学、电影、音乐这海派文化的主要五个方面,辅以近代上海的教育、出版、商业、民俗文化、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内容,溯源近代海派文化,探讨海派文化的含义,展现海派文化的发展脉络。

(二)博物馆融合多元文化

城市文化虽然有地域的限制,但从来都不是静止的、单一的。全球化的发展加剧了城市化,伴随而至的是各地移民及其文化背景。不同文化在城市相遇、碰撞、摩擦,甚至冲突,旧有的文化吸收、包容外来文化,达到城市多元文化并存,最终上升至新的城市文化。

博物馆的文化记忆功能,成就了博物馆在城市文化发展中的文化认同和观众身份认同的重要责任。西方已经完成了通过博物馆对公民进行教育,达到实现身份认同、文化认同的阶段,使博物馆促进社会的和谐,消弭社会存在的价值断层与文化裂缝。瑞典马尔摩市是一个多元化城市,2000年鉴于当地右派色彩日益浓厚、种族歧视、种族隔离和街头帮派问题日益严重,市博物馆筹划了名为“开启记忆的钥匙”的展览,以表达宽容与平等的观念,此展览展出了生活在马尔摩市居民的私人物品和故事,附带短文说明,配合生活中的声音音效和不同气味来激活市民城市生活的记忆,观众还受邀请在“记忆墙”和留言簿上写下他们的回忆。 这个展览让博物馆人和观众深刻理解博物馆不仅可以保存和展现属于个人和城市的记忆,还能促进不同社会成员之间的对话,消弭不同文化的隔膜,推动多元文化的融合。

作为一座移民城市,海纳百川、雅俗共存早已是上海城市文化的特点,上海地区博物馆诠释自身文化的同时,保持对外来文化尊重的态度,以宽容、公平的态度使人们获得对等的信息,让观众自己得出关于海派文化的概念。上海大学博物馆有意打造上海乡土教育的第二课堂,通过陈列展览、讲座活动,与观众互动,既为老上海人保留记忆、记录今天,努力让新上海人融入海派的生活方式,而且增强不同地域文化的理解、交流与融合。

(三)“博物馆引领城市文化”

上海博物馆馆长陈燮君曾说过“博物馆应该是城市文化的积极参与者和推动者,……要引领城市文化……”。在当今社会,博物馆必须避免给人以单一的映像只是一群老迂腐对着文物、埋首故纸堆怀旧的地方。在城市文化建设中,博物馆不仅应当把博物馆收藏的城市文化见证物及其当时的文化背景展现给今人与后人,推动文化传承、保护文化多元性,还应促进文化创新,催生新的城市文化。上海博物馆致力于上海城市文化的发展,自1999年以来每年都与国内外著名博物馆合作引进二至三场特展,为上海市民乃至中外游客奉上文化的饕餮大宴,同时为各个年龄层的观众设计种类丰富的教育活动,出版各色读物,引导观众了解特展背后浓厚的历史文化,提升市民的审美情趣。

上海大学博物馆在规划中希望借助上海大学海派文化研究中心和上海大学相关院系的研究力量,在海派文化陈列中探讨今日上海新兴城市文化,构建新时代海派文化的含义,在展览中引导观众寻求“新海派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形成自己对“海派文化”的概念。

三、结语

博物馆是城市文化的物质载体和再现,而博物馆的发展以城市文化为依托,博物馆与城市文化的共存、共赢与共荣,还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当代的上海地区博物馆承担起海派文化的记忆载体的责任,培植起融合多元文化的乐土,成就上海新时代海纳百川的城市文化。上海大学博物馆将依托海派文化主题陈列,保护、继承、发扬海派文化,推动上海城市文化的创新发展。

上一条:试论博物馆家庭观众的亲子教育活动

下一条:保存记忆,诠释文化——试论城市文化中的高校博物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