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馆概况
上海大学博物馆(海派文化博物馆)为国家一级博物馆,2008年5月18日成立机构启动筹建,2014年开放,2019年新馆建成投入使用,是民盟中央传统教育基地、中国博物馆协会团体会员、中国博协高校博物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单位、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上海市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基地、上海市中学生社会实践基地。
博物馆现由海派文化博物馆、上海方言文化展示体验展、上海大学校史展、钱伟长纪念展、上海大学(1922—1927)校史室外展区“溯园”构成,总建筑面积14682平方米,其中展示面积7615平方米(包括室外展区1800平方米)。
博物馆致力于传承、弘扬传统文化、江南文化、海派文化、红色文化,助力考古文博学科建设。现有各类藏品1万余件(套),海派旗袍和珍稀野生动物标本是馆藏特色。已策划数十项多类型展览,持续开展研究和教育工作。
上海大学博物馆是目前国内唯一专题展示和研究海派文化的博物馆,设有多个海派文化专题陈列,校史馆和溯园全面展示1922年迄今上海大学的发展历程,钱伟长纪念馆展示了著名科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上海大学校长钱伟长先生的学术成就和教育思想。结合考古文博教学科研实际,临时展厅举办传统文化和当代艺术展览,屡获殊荣。其中“海阔·天空:海派文艺的当代遐想”获2019年度上海市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三星堆:人与神的世界”获2020年度上海市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推介奖,“铭心妙相:龙门石窟艺术对话”获第十九届(2021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优胜奖,“海上明月 轻裾随风:江南望族与海派旗袍特展”获2022年度上海市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云展,“青铜之光:三星堆与罗丹的超时空对话”获2023年度上海市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奖。
出版《近代上海的海派文化》《孕育与蜕变:从江南文化到海派文化》《轻裾随风:上海大学博物馆藏荣氏家族旗袍》《三星堆:人与神的世界》《铭心妙相:龙门石窟艺术对话》《灯影中国:广宇长宙中的生活与想象》《拼图与解码:成都平原古代文明研究》《青铜之光:三星堆与罗丹的超时空对话》《博物馆传播研究》等研究著作和展览图录。
馆刊《博物馆·新科技》创刊于2013年,是国内唯一一种以博物馆新科技为主题的学术刊物。自2017年起,承办国际博协大学博物馆与藏品委员会(ICOM-UMAC)《大学博物馆与藏品学刊》中文版的翻译及发行。
举办中日博物馆学研修学术交流活动,曾获国际博协大学博物馆与藏品委员会奖(UMACA ward)。
举办的全国首个常规性纯公益博物馆“云课堂”——《中国GLAM公开课》,围绕与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档案馆相关主题,成为业内外有重要影响的公共文化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