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知不觉间,在上海大学博物馆的实习已过去一月有余,社教组的工作虽忙碌却充实,让我收获颇多。
在九月份的两场社教活动中,我们第一次在业务上与观众进行了直接接触。
从讨论社教方案到落地实施,再到最后总结,我们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共同完成了社教活动的策划与举办初体验。
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有三点。

“花好月圆”中秋社教活动

“百团大战”打卡活动
一是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孤木不成立林,在实践中,一个人的力量有限,尤其是社教活动,涉及的流程多、物资多、周期短,团队合作就显得格外重要。
这一合作不仅仅是团队成员间的合作,也是和带教老师的沟通,是和团队外其他业务部门的合作,换位思考是确保业务通畅进行的必备技能。

物资准备
二是深入思考社教活动的意义。
在社教活动方案考虑过程中,尤其需要我们时刻以目标为导向,把握观众的需求,从而对活动方案进行合理取舍。
同时,针对大学博物馆的属性,我开始思考校内学生对本校博物馆的了解与认同问题,为毕业论文的选题奠定基础。
三是认识到展厅讲解的重要性。
真正面对观众的时候,才知道观众到底需要什么、他们的疑问是什么,只有理清了这些问题,我才能更好地推进业务。
在二楼展厅的讲解过程中,我也明白了讲解员之于展览的意义,从内心对这份工作多了一份崇敬。

讲解培训
10月,我们开始为新的特展做准备,我曾以为,新展的预备只需要展览策划部门的耕耘,但其实,展览筹备是集全馆之力的工作,所有业务部门都需要对展览相关内容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与了解。
以社教组为例,我们需要以展览主题为中心,搜集相关展览的社教活动,在这之中,我认识到社教前置、参与到展览设计中的必要性。
这一个多月的实习中,从一开始的不适应到现在的从容,我的实习生活逐渐步入正轨,也收获良多。
因为了解到理论与实践尚有差距,于是我不停地在实践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
对于接下来的实习生活,我希望能更多地参与到其他业务中去,尽快成为博物馆业务的“多面手”。
/ 地址 /
上海大学博物馆
(南陈路333号)
/ 上海大学校史陈列室外展区 /
溯园
(上大路9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