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这段时间的实习中,我一直在从理论转向实践,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收获知识和经验。
在整理荣氏家族脉络的过程中,我不仅加深了对该家族的了解,还对馆藏的文物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旗袍在成为文物前与其主人息息相关,蕴含着主人对这种服饰的理解与诠释。
透过旗袍,我们可以感受到主人的性情与气质——每一件文物都有自己的传记。
本周的重点工作是
筹备第三届沪港名媛老旗袍展览
在前两周,我们已经完成了一些开展前的准备工作,如整理人台、设计邀请函和撰写展览推文。
展览工作涉及面之广,绝不仅是内容设计和形式设计几个词汇所能概括的。
在这些准备工作中,我发现展览的所有相关准备工作都需找准“目标观众”,这使我具象地感受了“从理论到实践”。
在展览的布置过程中,老师们小心地将旗袍从囊匣中取出,仔细地解开扣子,珍重地打理每一件旗袍。
上海老旗袍珍品馆副馆长宋路霞老师说,人台都一样,但旗袍的主人可不一样,每一件旗袍都不一样。
有的旗袍需要在人台的基础上再加胸垫,有的旗袍则需要用大头针将面料的余量收拢。每一件展品都有其特色,不能简单地用一个标准处理。
当我第一次亲手将旗袍套上人台时,有点紧张,近距离接触旗袍更让我被其精美的细节折服,感叹旗袍的美。
布展、撤展时,所有的工作人员都齐心协力、团结合作,在愉快的氛围中迅速地完成了工作,这让我更加明白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展览结束时,橙色的灯光犹如余晖,与“老旗袍”相得益彰。
在过去几周的工作中,我不断地走向实践,不断地收获,期待在接下来的实习中继续成长!
/ 地址 /
上海大学博物馆
(南陈路333号)
/ 上海大学校史陈列室外展区 /
溯园
(上大路9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