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奖!在上海大学,看见博物馆的力量

2022-05-18 16:13:17     浏览量:   


      5月18日,第十九届(2021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活动颁奖仪式在“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湖北省博物馆盛大举行。上海大学博物馆申报的“铭心妙相:龙门石窟艺术对话”特展表现突出,荣获“优胜奖”。



“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活动”由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国博物馆协会、中国文物报社组织开展,是中国博物馆界陈列展览领域的最高奖项和最著名文化品牌,以其专业性、权威性,被誉为中国博物馆界的“奥斯卡奖”。此次推介活动共有158个展览项目参加初评,其中35项境内展览和4项出入境展览入围终评,项目涵盖了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入选展览题材丰富多样,举办单位广泛多元,中央和省市县、行业系统和高校博物馆等机构均有项目入围。


作为“5·18国际博物馆日”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活动与“5·18国际博物馆日”密切相关。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的力量”。高校博物馆作为博物馆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自身独一无二的力量。因疫情原因,5月15日,上海大学博物馆以网上演示、视频连线问答交流的方式在“云端”参与终评,充分展现了高校博物馆的力量,最终获评“优胜奖”。





本次展览由上海大学和河南省文物局主办、上海大学博物馆和龙门石窟研究院承办,是龙门石窟文物首次在上海集中亮相,是主办双方在文博领域战略合作框架下的首个工作成果,也是上海大学博物馆与龙门石窟研究院、高校博物馆与地方博物馆合作的典范之作。




展览选题依托中国考古百年、龙门石窟世界文化遗产和流失文物追索三大主题展开。内容设计紧扣“对话”这一主题,以高校和研究院学术研究为依托,大胆创新,进行了文化遗产和当代艺术品并置的探索。精选了27件龙门石窟研究院特藏和9位当代艺术家的16件艺术作品。其中,龙门特藏包含有清秀奇逸的北魏造像与书法,宝相庄严的唐代造像,以及从海外回归的龙门流失文物。




参展当代艺术家通过现代书法、绘画、雕塑、漆艺和玻璃艺术等形式与龙门珍宝展开对话。这一组组对话,既有策展人巧思妙想下的组合,也有当代艺术家的专门创作。




策展人与艺术家们用多样性的艺术语言,来呈现他们对龙门石窟艺术的感悟和体验。古代艺术与当代艺术在同一空间并列展示,相互关联,观众穿行其间,实现一场古代与当代穿越千年的艺术对话。




展览于2021年9月18日开展,展期持续近4个月,集结了上海大学博物馆和校内有关学院的力量。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文学院、美术学院、社会学院以及图书馆、档案馆等参与了展览的策划实施与运行保障;理、法、力工、计算机等15个学院的一百余位学生志愿者提供了962小时的讲解服务,40885名师生及校外观众到场参观,400余万观众通过互联网在线参与了此次展览的相关活动。





从1997年起,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活动已成功举办19届,总计评选出获奖陈列展览三百余个。上海大学“铭心妙相:龙门石窟艺术对话”特展是高校博物馆陈列展览代表之作,在策展团队、内容策划、形式设计、教育推广等展览关键结构方面,均体现出高校独有的特点。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展览策展团队的构成,由校党委副书记段勇教授担任展览总策划,基于文物和当代艺术品对话的策展理念,展览实行了“双策展人”制,执行策展人由校博物馆学在读博士担任,策展团队除了博物馆职员外,还有15位成员来自上大文博专硕,学生人数占团队总人数60%以上。展览策划实施的实践教学已经成为上大文博专硕教学大纲的一部分,为期近半年的实习作为必修课被纳入学生培养方案,使他们得以全程参与展览大纲撰写、展品点交、施工布展、社教活动、运营开放等重点环节。




展览主色调采用了从上海大学校徽中提取的上大蓝、玉兰白,从龙门石窟文物中提取的赭石色,以期在色彩上形成两地对话。其中,白色作为主色调被用于当代艺术品展示,在局部形成“白盒子”展示效果。文化遗产部分则使用蓝色与赭石色,在色彩对话的同时,保持历史类展览的传统风格。通过三种色彩的组合搭配,使得展览在整体效果上摆脱了传统“环境暗、局部亮”的光照环境,当代艺术品的光源辐射至文化遗产部分,艺术提升了展厅的整体照度,让古代艺术与当代艺术更好地互相关联。





此外,针对高校博物馆显示度不足的缺点,上海大学博物馆充分发挥高校优势,积极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引进来”与“走出去”并举的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式教育活动和宣传推广策略。针对不同群体开展了多样的社教活动和讲座,举办“大学有大课”系列活动,把中学、大学课堂搬进博物馆。


尽量以优质的活动吸引观众“走进来”。除了尽量让观众“走进来”,上海大学博物馆还努力将展览“送出去”,不断探索博物馆在社区建设中发挥的力量,将本展览送入陆家嘴东昌社区,丰富了展览传播渠道,为社区建设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引发了大众媒体的广泛关注,展览先后被中央电视台、人民网、光明日报、解放日报等二百余家媒体报道1498次。海大学博物馆希望通过此次展览,探索出一条高校博物馆高质量专业化发展之路。





上一条:活动回顾|上海大学博物馆成功参展第九届“博博会”并获奖

下一条:文博论点 | 高校博物馆的力量探析——以上海大学博物馆“铭心妙相:龙门石窟艺术对话”特展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