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论点 | 高校博物馆的力量探析——以上海大学博物馆“铭心妙相:龙门石窟艺术对话”特展为例

2022-04-11 11:15:12     浏览量:   

2022 年3月15日,国际博物馆协会发布了2022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博物馆的力量,随后,为便于世界博物馆 领域和社会公众更好地理解主题内涵,国际博协对该主题进行了阐释,从实现可持续发展、数字化与可及性创新、通过教育进行社区建设三个视角探讨博物馆为其社区带来积极变化的潜力,并在文末号召在世界各地成千上万的博物馆一起,在国际博物馆日来临之际释放博物馆的力量!






高校是博物馆的产床,世界最早的公共博物馆——阿什莫林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即诞生于牛津大学。无独有偶,中国人创办最早的博物馆——南通博物苑,同样也诞生于高校。高校博物馆曾经是博物馆事业的主力军,但如今高校博物馆的发展却不容乐观。在为数不多的高校博物馆中,大部分也籍籍无名,被戏称为“养在深闺人未识”。

undefined

上海大学博物馆外景

但是,高校博物馆作为博物馆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自身独一无二的力量。长期以来,上海大学博物馆致力于探索推进博物馆高质量发展的高校力量,通过“铭心妙相:龙门石窟艺术对话”特展的一系列活动,上海大学博物馆的力量得以释放。

教育:高校博物馆的底色和力量源泉
教育是博物馆的重要功能之一,高校更是高等教育的专门机构。高校博物馆集二者之所长,教育的力量便格外突出了。于是乎,上海大学博物馆在“铭心妙相:龙门石窟艺术对话”特展设计之初便为其注入了教育的基因。如果说博物馆是一所“大学校”,那展览就是一个大课堂,作为教学实习的课堂,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2021级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博物馆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在完成了系统的博物馆学知识学习后,于上海大学博物馆开启了为期半年的实习工作,全程参与了“铭心妙相:龙门石窟艺术对话”特展的策划与实施。从展览大纲的编写,到文物展品点交,再到展览日常开放运营、社教活动策划、公共宣传等环节,都能看到学生参与的身影。在培养专业博物馆学学生,为社会博物馆输送专业力量方面,上海大学博物馆切实发挥了力量。

专业实习生独立策划“铭心妙相:龙门石窟艺术对话”特展社教活动

除专业实习教育之外,“铭心妙相:龙门石窟艺术对话”特展同样也是实践教学的课堂。即使今天,在形成了一套相对成熟且行之有效的实习方案的情况下,学生志愿者们依旧是上海大学博物馆的重要组成部分。先于“铭心妙相:龙门石窟艺术对话”特展与观众见面的上海大学博物馆基本陈列—钱伟长纪念展,与上海大学钱伟长学院、力工学院合作,吸纳了一批对钱伟长老校长饱含崇敬之情的志愿者。本次展览同样沿用了类似的模式,以博物馆社团“博雅思源社”为基础,围绕着一批考古爱好者,为展览的日常讲解工作提供了巨大的帮助,也切实发挥了高校博物馆实践教育的功能。

从实习学生到志愿者,从实习平台到实践基地,上海大学博物馆形成了多层次学生教育通道,发挥了博物馆专业教育力量的同时,为乐于参与博物馆工作的观众提供了有效的学习途径。

高校博物馆+高校:高校是个大课堂,也是个大社区。
高校除了是高等教育的专门场所之外,不可忽视的一点便是,其本身也是居住有数万余人的大型社区。学生、教职工及附近围绕高校生活的居民,共同构成了一个复杂、庞大的社区。在这样的社区,高校博物馆无疑成为了某种意义上的社区博物馆,其的独特力量再次凸显。在高校这个大型社区中,博物馆释放力量实则有着明暗两条线索。

明线是高校博物馆通过教育进行社区建设,通过其藏品和活动,为社区建设提供了关键性的社会架构。上文已经提及上海大学博物馆在校园中发挥的专业教育力量,相比专业教育而言,上海大学博物馆通过陈列展览、社会教育活动等一系列教育活动,发挥其社会教育的职能,“为所有人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博物馆为塑造一个知情的、可参与的公民社会做出贡献”。但由于高校的专门教育功能,使得高校博物馆在高校社区中的教育力量虽然是不可忽视和否认的重要存在,但确实难以直接显现。相较区域其他博物馆而言,高校博物馆在高校社区中发挥的暗线力量反倒格外突出了。作为暗线力量,上海大学博物馆通过专门的校园历史收藏与展示,成为承载师生共同记忆的场所,极大地增强社区(校园)凝聚力和认同感。

“铭心妙相:龙门石窟艺术对话”特展自举办以来,迅速成为全校师生共同的公共文化空间,许多带有官方、半官方性质的活动以该展览为基础举办,该展览见证了许多校园重要项目、合作的签署与落地。通过“铭心妙相:龙门石窟艺术对话”特展,上海大学博物馆不仅成为记录集体记忆的场所,更是成为了集体记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上海大学博物馆成为了社区(校园)的会客厅,师生在此招待师友成了家常便饭,“去博物馆看看”更是上海大学的新时尚。在潜移默化,明暗两线之间,高校这一特殊社区的社区文化认同被大大加强。




学生参观展览




高校博物馆+社区:社区是个大社区,也是个大课堂
为所有人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一直是上海大学博物馆的重要探索方向。为此,上海大学博物馆与上海市浦东新区陆家嘴街道东昌新村居民委员会和社区枢纽站深入合作,深耕陆家嘴东昌社区。在陆家嘴东昌新村社区举办了“铭心妙相:龙门石窟艺术对话特展”进社区活动,在东昌新村社区的星梦停车棚举办了图片展。

此次活动已经不是上海大学博物馆第一次将展览送入社区,事实上,经过两年多的深入合作,不仅东昌新村社区居民自身将已经成为公共文化空间的停车棚视为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进一步辐射至周边社区。通过这种行为,不仅直接为居民送来的终生学习的机会,还进一步引起了社区居民对博物馆的兴趣,多次集体前往上海大学博物馆参观展览本体,也大幅增加了前往其他博物馆的频率。

更为重要的是,上海大学博物馆通过这一活动,极大地提升了东昌新村社区的社区活力和凝聚力,为社区建设提供了关键性的社会架构。东昌新村社区的社区面貌已经被切实改变,围绕着“铭心妙相:龙门石窟艺术对话”图片展,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开始发生变化,参观图片展、为来访亲友讲解展览成为社区居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活动不仅被评为上海艺术进社区示范项目,还得到了光明日报、新华社等一众媒体的报道,成为了新时代人民城市涌动朝气与活力的象征,也是高校博物馆在社区发挥自身力量的实证。

undefined


undefined

“铭心妙相:龙门石窟艺术对话特展”东昌社区图片展现场

上海大学博物馆通过“铭心妙相: 龙门石窟艺术对话特展”特展,从参与博物馆工作、愿意走进博物馆参观、愿意了解传统文化三个层级,从高校与社区两个方面,切实发挥了自身的力量。 我们相信,高校博物馆作为博物馆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与世界各地成千上万的博物馆一起,共同释放博物馆的力量!





上一条:优胜奖!在上海大学,看见博物馆的力量

下一条:欢迎打call | “铭心妙相:龙门石窟艺术对话特展”参评“2021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活动”点赞通道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