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回顾 | 繁花入鬓,匠心独运 —— 螺钿茶花发簪制作活动小记

2024-12-16 10:38:35     浏览量:   


12月11日晚6点,上海大学博物馆“一期一花”系列社教活动再次绽放新彩,活动由博物馆馆员曹默老师主持,孙正夷女士担任活动指导,带领二十位上大师生、职工、校外博物馆爱好者一同走进了一场关于传统工艺与自然美学的浪漫邂逅——螺钿茶花发簪制作体验活动。

让我们一同回顾那些指尖流转的时光,感受那份古典与现代交织的独特韵味。



首先,孙正夷老师介绍了螺钿工艺的起源与发展,然后向我们展示了螺钿的工艺制作流程包含了设计、选材、开齿、拉花、拼接、开槽等步骤,螺钿工艺具有悠久历史与文化内涵,孙老师还展示了融合古老技艺与现代设计的工艺品,每一件作品都焕发新生。

接下来,在老师的指导下,大家开始进行螺钿花簪的制作。



制作螺钿花簪的材料有合金饰品、多色薄贝片、小米珠、镊子、托盘、透明亮油等。



第一步,根据我们需要装饰的发簪的形状,在托盘当中将贝片掰成适当大小的碎片。



第二步,将亮油涂在需要铺贝片的位置。



第三步,按照自己的喜好挑选合适颜色的贝片铺在发簪的凹槽中,尽量不要留下缝隙,因此贝片不宜过大,但太小也会使贝片难以呈现反光的效果。



第四步,依次铺完各色贝片和小米珠,固定好位置后,在上面再封一层亮油,等待晾干,制作完成。

螺钿的光泽与茶花的雅致相得益彰,仿佛是大自然与匠人智慧的完美融合。在大家的巧手下,一朵朵茶花逐渐在发簪上绽放,绽放着属于它们的故事与生命力。



此次螺钿茶花发簪制作活动,不仅是一次手工艺的实践体验,更是一场心灵的洗礼。茶花之韵,寓于贝石之心,于严冬中绽放,映照着一战华工的坚韧身影。山茶不惧霜雪,傲然挺立,正如一战中的华工,面对艰难困苦,依旧勇往直前,不屈不挠。谨以此茶花之姿,向那些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的一战华工们致敬。活动尾声,大家纷纷举起自己亲手制作的发簪,合影留念,定格下了这份记忆与美好。


未来,上海大学博物馆“一期一花”系列社教活动将继续探索更多传统技艺,邀请大家一同奔赴文化盛宴。

上一条:纪念唐鸿胪井碑建立1310周年暨《唐鸿胪井碑·文献资料总汇》发布活动在大连召开

下一条:活动回顾 | “博物馆传播推广的新实践”学术沙龙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