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学期的实习工作已经进入了第四周,经过前几周的了解和熟悉,目前我已逐渐习惯上大博物馆的实习工作和生活,并从中有所收获。
实习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日常工作与专项课程同步进行。

第一部分为集体会议和课程。
本周三进行了由李明斌馆长负责的实践八讲的第一课《构建多维对话——“三星堆:人与神的世界特展”的阐释与传播》,在详细介绍三星堆特展构思和实施细节的基础上呼吁同学们深入思考更多的对话形式。
此外,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上海大学博物馆新LOGO方案的汇报会,会上详细介绍了新LOGO的设计细节和缘由。
通过这次会议,我认识到博物馆人应当懂得求变,在传承历史积淀的同时,还需要体现创新精神,正如同文化遗产在新时代要注重通过创新的手段传播和利用,不断吸引观众的视线。
LOGO作为博物馆的标识之一,在充当门面的同时展现一个博物馆的精神风貌,引发观众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逐渐打响博物馆的名声,成为公众认知的一部分。

第二部分是由带教老师统领的专项工作。
目前我的主要工作集中于文字的整理、撰写和处理,这些工作锻炼了我的文字组织和排版能力,同时让我对开展专项活动的工作流程有了直接且深入的了解。
本周即针对上海方言文化巡展和展厅提升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在此过程中为挑选展品,我第一次前往了上大博物馆的藏品库,切身体会到了藏品管理的严格体系,并为博物馆的专业化程度而震撼。
本周的相关工作不仅扩充了我对上海方言的认知,也增强了我收集资料和撰写说明的能力。
通过这些文字工作,我感触较深的是,文字在博物馆展示中扮演着连接观众和展品的重要桥梁,熟练的文字表达能力对博物馆从业者很重要。


总体来说,实习工作和生活已经步入正轨,并且持续稳步推进。
虽然一成不变的坐班和固定的作息让实习生活的大部分时日趋于平静,但在此期间逐渐积累的工作经验和实践收获是动态流动的。
这周的实习使我对博物馆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可以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通过实践赋予理论更多内涵,收获颇丰。
通过参与各项工作和活动,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专业能力,还深入了解了博物馆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我期待着未来更多精彩而有意义的实习经历。
/ 地址 /
上海大学博物馆
(南陈路333号)
/ 上海大学校史陈列室外展区 /
溯园
(上大路9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