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30日下午,我校在校本部图书馆403室召开校史咨询座谈会,会议的议题主要是校史研究编撰、校史馆建设、校史资料收集。参加会议的有我校相关部门负责人、我校关心校史工作的专家、学者。会议由图书馆常务副馆长兼博物馆(筹)负责人陆铭主持。
陆铭介绍了本次会议召开的背景,是为了筹备东校区钱伟长图书馆的建设工作,也为了更加全面地利用好大陆及台湾保存的老上海大学校史材料。本次会议的目的是凝聚学校各方面的力量,增强校史馆建设的方向性。博物馆(筹)副研究馆员郭骥介绍了东校区校史馆的基建规划。
社科学院胡申生教授认为,未来的钱伟长图书馆应该既是图书馆,又是纪念馆和资料馆。胡申生介绍了钱伟长材料的分布情况,以及老上大材料在台湾的分布。他还提供了许多原上海大学的校史资料线索。
原校长助理曾文彪教授指出上海大学的校史可以清楚划为三段,他分析了每段的特点,并具体分析了研究第二段校史的难点。曾文彪希望校史馆的陈展要展现实物的作用,注意校史上的很多“第一次”。曾文彪表示,校史馆的建设需要成立相应的机构,建立相应的制度,还要有布展的主题思想。
社会学院耿敬教授强调了抢救性地开展口述史研究,特别是保存人物影像资料的重要性。
文学院徐有威教授认为应该将口述历史摆在优先位置。他介绍了进行口述史研究的方法,建议先学习其他高校校史馆建设的经验和路径。
档案馆馆长徐国明分析了四校合并前档案工作的特点。徐国明强调,1994年四校合并后的校志是一块需要重视的领域。校志和大事记应该是建设校史馆的基本依据。
出版社社长郭纯生认为,寻找校史资料应该内外并进,应该有一支队伍去寻找校史资料,要善于利用历史系师生的专业力量,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校史资料的抢救和挖掘。
直属机关党委书记陈志宏说,校史和校史馆由什么机构、组织来做,怎么做,需要多少经费,这要有一个方案,目标是不仅做出校史馆,还要做出一部校史。如果大家把校史馆当成很重要的事情来做,校史馆才能成气候。陈志宏还强调了校友资源和校史工作在院系落地的重要性。
对外联络处副处长谭婷、出版社副总编辑傅玉芳、图书馆吴明明等老师也提出了咨询意见。
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及部门负责人积极发言,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相信在今后我校的校史工作中,这些意见和建议必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上海大学博物馆(筹)
2015年11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