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明月轻裾随风——江南望族与海派旗袍特展”

2020-10-01 17:19:46     浏览量:   


·常设展

·上海大学博物馆2层


20世纪初,中国社会经历了重大的变革,而诞生于上海的海派旗袍,更是这场变革的见证和表现,是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融合的典范。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已显露出现代城市文明的开放和个性,同时也保持着传统中国的风骨和韵致。跨越了近百年历史的海派旗袍,其面料、纹样和款式的精细考究,映射出当时上海的文化、工业和人们的生活状态、习惯和审美情趣。

上海大学博物馆收藏的这批来自荣氏家族的旗袍,时间跨度从20世纪三四十年代至21世纪初,囊括了多个变革的年代。而通过这些旗袍背后的信息,可以解读出海派文化重精工、善变化的精髓,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海派旗袍造型元素、风格、色彩、面料材质以及款式设计的多样性,成功完成了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化,并一直流传至今。海派旗袍适应了20世纪中西文化交融的大环境,大胆吸收了西方服饰文化,将中西文化融会贯通,这才造就其蓬勃发展。海派旗袍充分展示了当时人们追求自由、迫切渴望自我解放的心声,以及顺应时代、大胆变革的决心。

上海的“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

“一战”结束到抗战全面爆发前的1936年,中国民族资本工业的投资额从1.91亿银元猛增至6.97亿银元。经过10多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以棉纺织、机制面粉、机器缫丝、卷烟、针织、火柴、橡胶、造纸、印刷等轻工业为主的工业体系,同时在机器、水泥、化工、矿冶等重工业方面也有了一些发展。民族资本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若干兼营多种行业,具有较雄厚实力的资本集团,其中典型的有荣氏兄弟经营的茂(新)福(新)申(新)资本集团。

荣宗敬、荣德生两兄弟最初在无锡开办茂新面粉厂,1913年从无锡来到上海,并以上海为中心发展面粉和纺织工业。至20世纪30年代中期,荣氏兄弟形成了12家面粉厂、9家棉纺织厂的规模。1932年福新面粉产量占全国面粉生产总量的29%;申新系统棉纱产量占全国棉纱总产量的18.4%,荣氏企业的总资产超过1亿银元,是民国时期中国规模最大的民族资本企业。


荣氏名媛的海派旗袍

上海,赋予了旗袍新的生命。上海滩时尚的新女性,尤其是名门闺秀的旗袍,做工之精细,线条之流畅,款式之多样,盘扣之巧思,绣工之静美,开衩之适度,搭配之得当,无疑代表了海派旗袍的最高水准,体现出高贵典雅的审美旨趣。

上海诞生了中国最会穿旗袍的女性,她们不仅在中国引领旗袍文化的新潮流,还成功地走向世界。旗袍,让她们光彩焕发,转动照人。

(1) 荣慕蕴(素蓉)(1896—1981)


荣慕蕴、李国伟夫妇


荣慕蕴,字素容,荣德生的长女。出生于无锡,先后就读于家塾和无锡竟志女中。与丈夫李国伟同心同德,患难与共,参与了荣家西部创业的全过程,尤其在安抚员工、稳定人心、增强企业向心力方面贡献卓著。晚年居住北京,任全国工商联委员。

展览展出的夹旗袍是春秋两季款式,真丝提花面料,右襟缀有盘扣,是她晚年主要穿着的服饰之一。旗袍由荣慕蕴的孙女捐赠。


馆藏:深紫色提花绉长袖夹旗袍



(2) 华若云

荣一心、华若云夫妇


华若云(19131982),荣德生的第三子荣一心的夫人。其父华艺三是无锡著名实业家、画家,其母李佩黻为“锡绣”艺术创始人。受父母影响,华若云亦擅长国画。华若云的丈夫荣一心曾任申新三厂经理、无锡公益中学校长等职,1948年在空难中遇难后,华若云独自抚养子女,晚年移居巴西和美国生活。

华若云的旗袍由其女荣智安从美国夏威夷带回国内,经无锡辗转后至上海。


馆藏:灰色绡地印花珠绣短袖旗袍




(3) 姚翠棣(1914—2018)

王建民、吴盈钿夫妇


姚翠棣,荣宗敬女婿王云程的继室。出生于上海著名的建筑世家,其父姚锡舟先生以建造南京中山陵和修建上海外白渡桥闻名于世。姚翠棣是姚锡舟的第七个女儿,毕业于中西女中,1949年移居香港。

展览展出的旗袍色泽素淡,面料讲究,制作精细,有一部分是缀满珠片的珠片绣旗袍,大多数都是真丝旗袍套装。旗袍由姚翠棣的子媳王建民、吴盈钿夫妇捐献,由宋路霞、徐辉带到上海。


馆藏:蕾丝绚带钉片短袖旗袍套装


(4) 荣辑芙(1916—1987)


荣辑芙女士


荣辑芙,荣德生的第七个女儿。从小生活在无锡,中学时在上海就读中西女中,喜爱文学、艺术和诗歌。毕业后与华伯忠结婚,1949年前后移居香港和美国,后嫁给台湾国民政府前“外交部长”魏道明。改革开放后,曾与荣氏亲友一同受邀回国观光。

展览展出的旗袍由荣辑芙的女儿华如锦收藏并捐献。


馆藏:浅紫地叶形纹印花双绉长袖旗袍



(5) 荣卓如(1919—2020


荣卓如、乔奇·哈同夫妇


荣卓如,荣宗敬的小女儿。早年毕业于上海中西女中和震旦大学商科,嫁给犹太巨商哈同的长子乔奇·哈同。改革开放后,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多次投资上海和无锡的纺织企业,并带领四个儿女积极回国支持建设。

展览展出的旗袍,分别为真丝印花面料、蕾丝镶嵌绿珠片、毛料印花,款式传统但制作精细。旗袍由宋路霞从香港带到上海。


馆藏:黑地波纹印花顺绉中袖旗袍


(6) 刘莲芳(1920—2012)


7C149

刘莲芳女士


刘莲芳,荣德生的第五子荣研仁的夫人,其父刘吉生是著名实业家。自幼生活在上海巨鹿路675号爱神花园(今上海市作家协会),青年时代在上海教会学校就读,20世纪中期随丈夫移居泰国和美国。

展览展出的两件旗袍由刘莲芳的女儿荣智芬捐赠,经刘莲华和史济良的协助传递,由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研究所李明洁教授带到上海。


馆藏:蓝色蕾丝盘带绣长袖旗袍



(7) 荣智珍1928—2020


荣智珍、朱传榘夫妇


荣智珍,荣宗敬的长孙女、荣鸿元的长女。从小在上海生活和读书,20世纪40年代末出国留学。改革开放后,与丈夫朱传榘多次回国访问、讲学,并设立奖学金,开展学术交流。

荣智珍的旗袍由荣智珍从华盛顿寄至纽约后,由徐景灿带回上海。


馆藏:蓝色重磅真丝贴绣长袖旗袍



(8) 吴盈钿(1936—)


吴盈钿女士


吴盈钿,荣宗敬的外孙媳、王云程的儿媳,其父为上海纺织专家吴昆生。1956年赴美国留学,在玛丽·华盛顿大学获得社会学学士学位,后在美国社会福利部门任职。一生陪同丈夫王建民先生辗转世界各地创业,培养的子女从事艺术和实业。

展览展出的旗袍,既有真丝提花面料的旗袍套装,也有烂花丝绒面料的长袖旗袍,雍容典雅。旗袍由吴盈钿的女儿从美国寄到上海。



馆藏:宝蓝顺行绡地提印花串珠片绣长袖旗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