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回顾|名家谈名家:陈建华教授剖析徐詠青的现代中国美术先驱之路

2025-05-20 21:40:17     浏览量:   


2025年5月19日下午16:00,由上海大学博物馆、《海派》丛刊编委会主办,上海大学江南文化研究院协办的“徐詠青——现代中国美术的先驱”主题讲座在上海大学博物馆举行。活动特邀复旦大学特聘讲座教授、古籍所教授陈建华担任主讲,上海大学博物馆罗阳老师主持,吸引了线上线下众多中国现代美术与海派文化爱好者参与,共同探寻这位艺术先驱的历史印记。



讲座以徐詠青的生平为脉络,系统梳理其艺术实践对中国现代美术的深远影响。陈建华教授指出,徐詠青存世的大量早期作品不仅是研究中国现代美术史的珍贵史料,更见证了上海“洋画运动”的启蒙历程。其水彩画作在技法层面突破传统,以写实风格开辟新径,为后来者提供了重要艺术参照。

陈建华教授聚焦徐詠青在20世纪初为大众文艺刊物创作的封面设计作品,揭示了徐詠青对推动社会观念变革所作出的突出贡献。在民国初年,徐詠青率先以女学生、职业女性、贤妻良母等“美人画”重构杂志封面美学。这种创作转向不仅折射出女性社会角色的历史性变迁,更通过“美人与名花”“美人与现代生活元素”的融合,塑造了承载具有现代性的视觉符号体系,传递出对女性解放与对美好城市生活的积极期许。


女性“艺术修养”主题杂志封面


“徐詠青笔下的新女性,既是他对日常生活的观察,也是中国现代美术的发轫。”陈建华教授以《妇女杂志》《小说时报》等杂志封面设计为例,指出徐詠青的作品在色彩、构图、光线的运用已相对成熟,并且他的创作主题、颜料选用等更具探索性和创新性,这种艺术实践不仅推动美术技法的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更以图像叙事参与社会观念革新,为20世纪初期上海的文化现代性注入了鲜活注解。



在现场听众互动环节,线上线下观众围绕早期美术作品关注的主题、创作的技法、颜料的选择等方面展开热烈讨论,为这场学术盛宴增添了现实关照的深度。

作为海派文化工作坊的系列学术活动,本次讲座通过个案研究深化了学界对海派艺术源流的认知。活动不仅还原了徐詠青作为先驱者的历史坐标,剖析了他在美育方面的重要影响,更搭建起了艺术史研究与公众美育的桥梁,以个案透视海派艺术融汇古今、引领风尚的文化基因,为理解中国现代美术的多元路径提供了深刻启示。


(本文节选自“海上一派”公众号同名文章)

上一条:活动回顾 | 西南联大木刻艺术与青春记忆

下一条:活动回顾 | 无界博物馆计划:海派旗袍拼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