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寒料峭的二月末,博物馆之夜却洋溢着融融暖意。2月25日晚6点,“战地黄花袅余香:一战华工纪念及考古展”锡纸画亲子活动热闹开锣,来自校内外的10余组亲子家庭、25名观众在鎏金时光中开启了一场跨越百年的历史对话。

历史启蒙:走近华工的世界
活动伊始,博物馆教育专员曹默老师以展品照片为引,将观众带回1917年的欧洲战场,孩子们屏息凝视着这些特殊“艺术品”——炮弹壳表面绽放的龙与祥云,既是游子对故土的眷恋,更是苦难中绽放的生命之花。
指尖传承:锡纸画里的家国印记
在孙正夷女士的指导下,锡箔纸特有的金属光泽在孩子们手中流转生辉,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和卡通形象,跃然纸上,模拟出炮弹壳艺术品的制作过程,这种沉浸式体验让遥远的历史变得可触可感。

时空对话:童言童语中的文明微光
活动尾声,手持锡纸画的亲子观众参观了展览,并合影留念。虽然,大多数参加活动的儿童还不太理解一战华工经受的苦难,但他们体验了创作的乐趣,说“他们在闪闪发光唉”。闪闪发光的不仅是锡纸画,还有历史长河中,不曾泯灭的华工之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