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9日下午,上海大学博物馆举行2024级博物馆专业硕士“博物馆工作实务”课程见面会,一年一度的实践课程就此拉开序幕。
该课程由上海大学博物馆、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共同策划,课程内容包括“展览策划与实施”“藏品管理与保护”“开放教育”“宣传方案的策划与实施”“信息化工作”以及“博物馆考察、讲座论坛活动”等。课程的主要形式为实践与现场调研。根据上海大学博物馆各业务板块工作需要,结合实习生专业方向,制定培训指导计划,明确实习岗位、岗位业务考核目标等,并跟踪检查计划实施情况及效果,及时有效调整、提高实习的时效性。旨在使学生了解并参与博物馆的主要业务板块,基本熟悉工作流程,从而将在课堂上学习到的专业知识更好地运用到实践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建构起每位同学的博物馆学认知体系。值得关注的是,恰逢博物馆新馆建设的关键时期,本届实习生将迎来难得的实践契机,切实参与、见证博物馆从规划到落地的关键进程。

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挂职副院长黄洋着重强调了实务课程的重要意义与重要价值。他根据实务课程具体情况向同学们提出了三点要求:第一,要虚心,在博物馆实习期间,应当时刻保持谦逊的学习态度,主动向带教老师请教,认真汲取专业经验与工作方法,细心对待实习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第二,做到全面,上海大学博物馆实施“定岗+轮岗”的实习安排,鼓励同学们积极体验不同岗位,增强工作中的主动性,让同学们在实践中积累真知、锻炼能力,形成全面而独特的专业素养;第三,能够吃苦,实习不仅需要真正融入博物馆的工作环境,切实参与日常运行,还要在遵循博物馆标准的高要求平台中,勇于承担任务,在实践中不断磨砺自己,不畏困难、踏实前行。
在见面会现场,上海大学博物馆的各位带教老师分别介绍了博物馆各个业务板块的实践内容,同学们也积极分享了各自的专业方向与研究兴趣。会后,2024级专硕的同学们将根据自身的研究兴趣选择带教老师,开启这一段实务工作之旅。

本次是上大博物馆举办的第六届文博专硕的相关实践课程,正逐渐形成博物馆与学院共同打造的教学实践品牌。课程将持续到年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