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12日,民盟市委机关总支走进上海大学,先后参观“斯文在兹:西南联大学人墨迹展”与钱伟长纪念馆,在历史墨迹与实物史料中追溯民盟先贤精神根脉,在新时代坐标下锚定使命担当。此次活动结合“学规定、强作风、树形象”主题教育,以“承先贤之志,践时代之责”为主线,串联起西南联大烽火岁月的集体记忆与钱伟长先生的个人传奇,为盟员上了一堂沉浸式的“盟史思政课”。民盟市委专职副主委姚卓匀、曹阿民,秘书长杨文悦参加活动,上海大学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曹为民,副部长谭婷陪同参观。

穿越历史墨迹:触摸战火中的精神丰碑
走进“斯文在兹”墨迹展厅,时间仿佛回溯至烽火连天的岁月。80余年前,山河破碎之际,西南联大师生怀揣典籍,跋涉千里,践行“教育救国”的理想,用知识延续民族命脉,让中华文脉于硝烟中生生不息。77 件展品跨越时光,重现了西南联大学人“刚毅坚卓”的精神图谱。

玻璃展柜内,闻一多以刀为笔、铭刻家国情怀的印章,潘光旦在“跑警报”间隙批注的《优生学》稿本,华罗庚在警报声中演算不辍的数学公式……一张张泛黄的纸页、一行行力透纸背的墨迹,无声诉说着在极端困苦环境下,联大学人坚守学术理想、以文化薪火守护民族命脉的铮铮风骨。冯友兰的哲思、曾昭抡的化学推演、费孝通的田野笔记,每一笔皆是“为往圣继绝学”的执着,每一画皆为“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赤诚。他们用生命诠释:学术无问西东,精神自有经纬。盟员们驻足凝望,深切感受先辈的精神内核在战火淬炼中愈发璀璨夺目,更深刻理解了民盟前辈在民族危亡之际,以知识为武器、以良知为旗帜,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的坚定抉择。
让盟员们震撼的是,西南联大汇聚了大批优秀学者,其中许多教授先后加入民盟,如费孝通、闻一多、华罗庚、冯友兰、吴晗、曾昭抡、潘光旦、梁思成等,他们成为民盟的骨干力量和领导人。盟员们深刻感受到,西南联大时期,民盟先贤们以“学术独立、民主自由”为旗帜,在保存文化火种的同时,更以笔为剑、以言为刃,为民族解放和民主政治不懈奋斗。
勇担时代使命:以行动践行初心

盟员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步入钱伟长纪念馆。馆内翔实的图文资料与珍贵实物,全景式展现了这位卓越科学家、教育家、杰出的民盟领导人波澜壮阔的一生。从“科学救国”的青春誓言,到开创中国近代力学基石的重大成就,再到担任上海大学校长时“拆除四堵墙”的前瞻教育理念,钱老“无名无利无悔,有情有义有祖国”的人生信条深深震撼着每一位参观者。尤其是当他作为民盟中央副主席,为国家科教事业发展和多党合作事业殚精竭虑的身影被一一呈现时,盟员们对民盟“奔走国是、关注民生”的优良传统有了更为具象而深刻的体会。大家一致认为,民盟先贤于家国危难之际所展现的坚定信念、卓越贡献与高尚情操,是我们取之不尽的精神富矿。

姚卓匀在活动时强调,此次参观学习,不仅是一次历史回望,更是一次精神洗礼。西南联大学人与民盟先贤用行动诠释了“国之大者”的深刻内涵。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要自觉赓续西南联大的奋斗精神和民盟先贤“立盟为公、参政为民”的初心使命。要像钱伟长等前辈那样,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伟业,聚焦国家战略需求与上海发展大局,以高水平履职不负新时代参政党的使命与担当,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而不懈奋斗。

民盟市委机关盟员及基层盟员代表30余人参加活动。上海大学博物馆馆员、执行策展人梅海涛,民盟盟员、上海大学博物馆馆员牛梦沉分别为盟员们进行了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