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眼间,我们作为文博专硕实习生,在上海大学博物馆第一周的工作即将结束。
策展、公众教育、宣传、运营管理、藏品管理等等,博物馆的工作涉及方方面面,纷繁复杂,不同部门要负责不同的工作,术业有专攻。

我先选择了社教部门进行实习。
刚开学,正好赶上学校的“百团大战”活动,这正是博物馆扩大影响力、提升知名度的好机会。
之前通过看论文,我们总是搞一些特别理论化、在各种高深理论的指导下规划的教育活动,而经过这次实践,我发现这才是一次完整的、正式的教育活动。
其实,在实际工作中,如果我们有一定的活动目标,并不是每场教育活动都一定要有高深的教育学理论、心理学理论来指导,教育活动更多的是一种兴趣导向,只要能够通过合适、恰当的方法把握目标观众的兴趣点,并将其与博物馆的目的结合起来,就能办成一场落到实处的社教活动。

然而,想法和书面策划案的形成之间差了十万八千里。
把想法形成文字,需要斟酌逻辑和用词,文本形成后需要进一步换位思考,考虑策划案阅读对象的理解程度,很多细节问题都是在策划案形成之后的商讨阶段才发现的。
讲解工作是每位实习生都要参加的。
每个讲解员都有自己的侧重点,我们在原讲解词的基础上,需要调整自己的侧重点。
讲解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我们不仅仅是背好讲解词就够,更需要对展览内容有深入的理解和认知,才能在针对不同观众的时候适时发挥,架起展览和观众之间的桥梁。



完全理想化的博物馆理论在实际工作中可能很难实现。
每一项具体工作,都有不同的实施流程,工作需要结合现实,在不同条件、不同工作人员、不同部门等情况下所开展的工作,都有最合适的方式,这是在理想化的博物馆工作流程基础上,通过不断的实践才能调整出来的。
教科书的理论化模板只是一个基础框架,具体的工作流程还需要具体实行的人针对工作内容来调整。
这周,我们还参加了几场讲座和参观。
美术学院的展览空间很有新意,个人认为高校博物馆很适合承担高校学生的作业成果展示,展出同学们的奇思妙想、最新研究成果等。


实习工作还在继续推进,
希望我们接下来能够进入完备状态,好好工作。
/ 地址 /
上海大学博物馆
(南陈路333号)
/ 上海大学校史陈列室外展区 /
溯园
(上大路99号)
